校内新闻
联系方式
地址:石家庄市东开发区天山大街155号
邮编:050035
电话:0311—85266590
石家庄私立一中学校公众号
【立小•教研】马宁 朱映辉等科学业界大咖来立小啦!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7日学科大咖课之
科学AI赋能
11月
助力教师成长,服务学校发展。11月15日,“和美课堂”第二十四届全国小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在石家庄私立一中附属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科学AI赋能▪教学方式变革”为核心主题,汇聚全国小学科学名师及骨干教师代表共襄盛会,通过示范课展示、专题讲座、互动研讨、AI教学实操等多元形式,搭建起理念碰撞与实践分享的高端平台,为小学科学教育革新注入强劲动能。
PART.01 名师示范课
马宁 石家庄市长征街小学副校长,河北省骨干教师,石家庄市科学首席教师,石家庄市优秀教师,国培计划培训专家,曾多次在国培计划中为小学科学教师作专题讲座、公开课等;参与了义务教育教科书冀人版2017版、2022版《科学》教材以及《科学教师用书》的编写,均为核心作者。
朱映晖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科学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汉英才、武汉市学科带头人,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全国学会现场课特等奖获得者。先后主持湖北省、武汉市十五、十一五和十三五三项重点课题,出版环境教育专著《蓝鹊在线》,主编湖北省地方教材《环境教育读本》。策划、参与并总结的《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小学课程创新二十年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曾宝俊 江苏省特级教师,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教育部第二届课程与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苏州市教育特聘人才、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组分册主编,全国学会会刊《科学课》杂志专栏作者。
李宴莹 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科学教师,东城区兼职教研员;本人立项中国教育战略发展学会课题和东城区规划课题,研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开展科学教育”,形成成果多项,其中发表文章、主编出版书籍多次,形成教学课例多节。曾在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中国时,现场做课接待特朗普夫人和彭丽媛教授。后在教学中钻研,研发创新教具,获国家专项专利,入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实验教学说课展示,获全国实验能手称号;开展课堂教学《弹球游戏传递能量》在教育部北部联盟面向全国直播,并到多地进行现场授课,教学选入教育部精品课程。连续多年在中国教师网录讲座近十讲。
路虹剑 高级教师,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研修部综合室主任,科学教研员,北京市科学学科带头人、北京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东城区科学学科学术委员会委员,区先进教育工作者、育人奖。参与各级科研课题多项,自己独立立项市规划课题2项,区课题2项,国家课题1项,主张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创设了“科学创客教学模式”,注重社会资源的开发,基于博物馆开发课程200余课,研究成果曾获北京市政府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区教育教学贡献一等奖,论文、课堂教学等多篇(节)获得北京市、全国一等奖。
王晋龙 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骨干教师、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区级学科带头人、教书育人楷模、四有好老师、师德标兵等近百项荣誉。被聘为“美丽中国培训项目”讲师,河北廊坊“国培”计划培训专家,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标准细则修订研究组专家,北京市小学科学教材培训成员,顺义区首届骨干教师人才培养项目学员,区高晓颖名师工作室成员,小学科学兼职教研员。北京市评优课、教学设计、实验大赛一等奖。两项主题课程被评为市级优秀成果。作为副主编参与了中国”援非项目“南苏丹国家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的编写工作。
贾娜杰 石家庄私立一中附小科学学科教研组长,校园科技节的首席策划师,“小小爱迪生”科创社团的创始人。他指导的学生科技作品,从智能节水装置到火星车模型,多次在省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斩获佳绩。
PART.02 科学探究 AI赋能
本次研讨会课例,紧扣新课标“科学探究、核心素养”要求,覆盖物理、天文、生物、化学等多个科学领域,以AI技术为支点,打破传统教学局限。以《让灯泡亮起来》《勺柄是怎么变热的》《研究日食现象》《生锈》《种子的传播》《声音与生活》六节创新课例为核心载体,通过名师现场授课、技术实操展示、现场讲座和互动提问形式,直观呈现AI技术与科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路径,为全国小学科学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理念引领与实践参考的教学盛宴。
讲座中,专家教师以AI、人工智能赋能,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融入跨学科概念,展现了科学课堂的全新样态,参会教师不仅学到了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法,更明晰了“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变革方向。不少教师在课后交流中表示,将把此次学到的AI教学思路融入日常教学,让科学课堂更具创新性、互动性和实效性。
本次活动通过具象化的课例示范以及探讨,让新课标下的科学教学变革看得见、摸得着,进一步推动了AI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规范化应用。未来,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相信会有更多创新课例涌现,让科学教育在技术赋能下焕发更强活力,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微信公众号